正月初七是人日,承载着人类起源的神秘传说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相传,上古时期,女娲抟土造人,在创世的前六天,依次创造出鸡、狗、猪、羊、牛、马,直到第七日,才创造出人类。这一神话传说,不仅是古人对人类起源的浪漫想象,更在岁月流转中,成为人日起源的重要依据。
道教经典中亦有记载:“天地先生鸡,次狗,次猪,次羊,次牛,次马,始生人。”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的认知有限,往往通过占卜来预测吉凶祸福,正月初七的天气状况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据西汉东方朔的《占书》记载:
“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猪,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八日占谷。”
正月初七这天,如果天气晴朗温和,则预示着这一年人丁兴旺、天下太平;若天气阴晦,则可能兆示灾患。
汉朝时期,人日节俗开始崭露头角。虽然当时关于人日节的活动记载相对较少,主要以占卜吉凶为主,但这一传统节日的雏形已逐渐显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魏晋时期,人日节受到了士大夫阶层的关注,其节日习俗日益丰富,逐渐从单一的占卜活动发展成为包括庆祝、祭祀等多种活动内容的节日。
人们开始在这一天举行集会、筵宴,文人墨客更是兴起了登高赋诗的风尚,为这个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大年初七习俗
1.吃七宝羹
七宝羹由七种不同的蔬菜烹制而成,因地域的差异,所用的食材也各具特色。在广东潮汕地区,人们选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来制作七宝羹。其中,芥菜寓意吉祥,象征着事业兴旺、家人健康平安;春菜寓意着春风得意,给新的一年带来美好的期许;韭菜则寓意仕途发达,寄托着人们对事业晋升的向往。
客家人在七宝羹中加入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并搭配鱼、肉等食材,不仅增添了羹的鲜美滋味,更赋予了 “食有余” 的美好寓意,祈愿新的一年生活富足,衣食无忧。而在台湾、福建等地,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七种蔬菜组成了七宝羹。
其中,芹菜和葱寓意着聪明伶俐,希望家人在新的一年里智慧增长;蒜则寓意着精于算计,期望人们能够合理规划生活,日子过得精打细算;芥菜令人长寿,表达了对家人健康长寿的诚挚祝福 。
2.吃面条
在正月初七这一天,吃面条的习俗在许多地方广为流传,它蕴含着人们对长寿的美好祈愿。人们希望通过食用面条,能够缠住岁月的双腿,让时间的脚步慢下来,从而实现长命百岁的愿望。
在旧时的传统观念中,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这三天分别被视为小孩、大人和老人的 “人日子”。
初七吃面条,意为拴住小孩的腿,助力他们健康成长,远离疾病与灾祸;十七吃面条,寓意着拴住成年人的腿,让他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能够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二十七吃面条,则是希望能够拴住老人的腿,使他们少生病,享受健康长寿的晚年生活。人们在选择面条时,往往会倾向于又长又薄的面条。薄与 “瘦” 谐音,而 “瘦” 又与 “寿” 同音,这种巧妙的谐音寓意,更加丰富了吃面条这一习俗的文化内涵,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传递着对家人深深的祝福。
3.其他特色饮食
除了七宝羹和面条,正月初七还有许多独特的饮食习俗。在民间,人们会在这一天吃春饼卷 “盒子菜”,并在庭院中摊煎饼。在南方一些地区,人们则热衷于 “捞鱼生”。
捞鱼生时,众人围坐在一起,将精心准备的鱼肉、丰富多样的配料与鲜美的酱料一同倒入大盘中。大家站起身来,挥动筷子,尽情地将鱼料捞动,口中还不断高呼:“捞啊!捞啊!发啊!发啊!”,并且力求将鱼料捞得越高越好,寓意着步步高升,生活和事业都能蒸蒸日上。
4.戴人胜
人胜,作为一种精美的头饰,从晋朝开始,人们便热衷于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精心制作成人的形状,或是剪彩为花,或是镂金箔为人。
这些精美的人胜,不仅可以佩戴在头发上,成为女子们头上的亮丽装饰,还常常被贴于屏风、窗户之上,象征着新的一年人丁兴旺,家庭幸福美满。人们相信,戴上人胜,能够驱邪避灾,为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与平安。
5.贴人像
南北朝时期,正月初七这一天,人们会将人像贴在帐子上,这一习俗饱含着对家人平安的殷切期盼。当时的人们深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为家庭构筑起一道无形的保护屏障,阻挡一切灾祸与不祥之物,确保家人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平平安安,顺遂如意。
这些人像,或许是用简单的纸张绘制而成,或许是精心剪裁的剪纸,它们形态各异,却都承载着人们对家庭的深深关爱与守护之情。
活动仪式
1.登高
人日登高,与重阳登高有着截然不同的寓意,重阳登高更多地承载着对逝去先人的缅怀之情,而人日登高则洋溢着积极向上的祝颂祈福之意。
2.土地庙送灯
正月初七,有着上土地庙送灯的传统习俗。怀着虔诚的心情,将一盏盏油灯小心翼翼地放置在土地神像前。油灯的数量有着特殊的讲究,家里有几口人,便要点上几个灯捻儿,寓意着全家人的光明与希望都汇聚于此。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无子的人家更是会前往土地庙偷灯。他们相信,土地神具有神奇的力量,通过偷灯这一行为,可以求得儿子,延续家族的香火。
3.称体重
在一些地方,人日时还有称体重的习俗。这一习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人们对自身身体状况的深切关怀。在古代,医疗条件相对有限,人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而现在虽然医疗技术已经十分发达,但称体重这一习俗依然被保留下来,成为了人们在新年伊始关注健康的一种方式。禁忌讲究
1.尊敬每个人
初七作为人的生日,人之后生,故而人为尊。在这一天,人日的核心精神便是尊敬每一个人。这种尊敬的体现不仅仅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往,更上升到了社会制度层面。在古代,连官府都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这一举措深刻地反映了人日这一节日所蕴含的对生命的尊重。
2.家长不能教训孩子
同样,家长在这一天也不能教训孩子。平日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往往较为严格,但在人日,这种教育方式被暂时搁置。因为这一天,孩子与成人一样,都被赋予了特殊的地位,他们的快乐与自由受到重视。孩子们在这一天可以尽情玩耍,享受无忧无虑的时光,家长们则以宽容和关爱的态度对待他们,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关爱。
3.看天气预知祸福
天气状况在人日的寓意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人们通过观察正月初七的天气,来占卜吉凶,祈愿人类的繁衍昌盛。正如谚语所说:
“正月初七天气晴,一年人口平安宁;若逢阴晦乌云布,灾患恐将扰安宁。”
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的认知有限,认为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晴朗的天气被视为吉祥的象征,预示着这一年里,人们将出入顺利,不会遭遇意外的灾祸;人口平安,家人健康无虞;生丁繁衍,家族人丁兴旺。而阴晦的天气则让人担忧,人们害怕灾患会降临,生活可能会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