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灵宝经以降,南斗、南宫、南昌、南极等概念更相交叠混融:南天星神炼度思想亦广为流播,甚或波及中古天师道之章仪,如《赤松子章历》卷六云重烦南极南昌宫中赤帝、监生度命君……一合来下,赍某代形金人紫纹,上诣南极长生宫中,为某贸名易形,更上生籍玉历之中,赤帝冠带,延命无穷。”《五炼生尸妙经》的“五炼生尸”观念则影响到唐代五方镇墓石的施用,镇文中即多见“迁上南宫”之说。“朱陵受炼”说亦为唐代士人所熟知,如李商隐《为荥阳公黄箓斋文》云:“上维皇屋,下及蒸人,莫不受炼朱陵。”③逮至晚唐五代,高道杜光庭尤重南天星神信仰,其《广成集》中即曾屡屡提及,如谓“斗极南昌,广布生成之煦。”“凝南斗之祯休……绛简朱编,得道署南昌之籍。“南宫辟炼化之庭。”“上生名于南极。”可见一众南天星神均代表长生与火炼,彼此之间并无明显分野。尤其是在专门的南斗醮词中,杜氏更将南斗、南极、南昌等并举而未曾留意区分,如《马尚书南斗醮词》云:“由是南斗尊神,六宫众圣,纪功举善,克扬不死之文;主箓定年,唯启长生之本。……而未吐明诚,仰陈于南极。”《晋公南斗醮词》:“伏以朱陵秘境,南昌上宫,御正阳长育之方,行大道生成之化……续南极丹书之简,更益年龄。”

北宋中期《南斗经》的成立,标志着古灵宝经的“水火炼度”观念与南北斗分主生死观念的合流。《南斗经》将南斗目为与北斗同列的尊高星神,认为二斗分工合作,共同生成万物,构建了以北斗、南斗分象阴、阳,坎、离,月、日,水、火,魄、魂的星斗信仰格局。在明确二斗水火属性的基础上,该经进而强调“生生之生,全系水火”,更将南斗第五星命名为“文昌炼魂真君”,认为“南斗北斗陶魄铸魂,魂既受炼,乃迁转生”,由此为“二斗-水火”炼度仪式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据前引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可知当时法师多从二斗处取行仪所用之“水火”。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卷五十九《斋法宗旨门·水火炼度坛法》规定:“南斗口安火沼,北斗口安水池。”郑思肖《太极祭炼内法》则指出:“有一家炼度,专主作用南斗。”“今之水火炼度……或有想南北斗者,念南北斗讳者,掏南北斗诀者。”可见宋元时期二斗炼度仪法较为流行。

宋徽宗的崇道活动及《度人经》后六十卷的续成,进一步扩大了南天星神炼度思想之影响。赵宋王朝以火德作为国运之德,皇室自立国之初即以出自道教(灵宝经)的南方赤明天帝来神化自身,亦崇拜南斗星神。徽宗更与荧惑等火性星辰及道教神话中的南天神真密切相关:其即位之初即祀奉荧惑,建中靖国元年(1101)“建阳德观以祀荧惑”:崇宁元年(1102)五月,“荧惑人(南)斗”,七月“建长生宫以祠荧惑”,盖借此以答天变。崇宁三年(1104),张国康奏:“乞应天下崇宁观于空便处并修火德真君殿,依阳德。”其后“又建荧惑坛于南郊赤帝坛外,令有司以时致祭”。荧惑亦被古灵宝经归于南天星神,《真文天书经》即将其与南方赤帝相配。政和初,徽宗患病稍康,梦二道人谕其曰:“汝以宿命,当兴我教。”此后“始大修宫观于禁中,即旧奉天神所在玉清和阳宫玉虚殿”,道教方面“遂谓上为赤明和阳天帝”。政和末,徽宗“访方士于左道录徐知常,以灵素对。既见,大言曰:……神霄玉清王者,上帝之长子,主南方,号长生大帝君,陛下是也。”李政阳指出,长生大君实即赤明天帝的同体异貌之神,徽宗以长生大君自居,有赵宋尊崇赤明天帝的传统的基础。由徽宗及其身边道流集体创作的宋本《度人经》即以“长生大君”“神霄玉清王”等为主要神格,并着重宣扬长生大君与南宫火炼、变体成仙的关系。

宋本《度人经》对古灵宝经中庞杂的南天星神及其机构有所梳理及重塑,集中体现在卷三十九《南宫延生品》中,其文略云:

元始……发言宣告大众曰:“夫天地定位,君臣乃立。三大上帝,设官布政,分治三元。紫微太微,为两极之司,以主生死。世人罪福,仙真功过,紫微曹局,系于北斗。太微案掾,隶于南辰。紫微天官之司,则有太玄都省,以统三官。太微大君之司,则有天枢、天机二省,以延注生命,校领群灵。南斗第五星日天枢,第六星日天机,枢机二省为上帝之内司,长生大帝正所御也。天有三省,以治三元,则枢机之司并属于南昌上官,即太微宫也。”

宋本《度人经》以北斗、北极所在的“紫微(垣)”与南斗、南极所在的“太微(垣)”为“两极之司”,主人生死。按太微垣为三垣之上垣,本不含南斗等星辰,或因其位于北斗之南,故在道教宇宙观中一众南天星神并归其中,形成了以紫微、太微分象北极、南极的格局,其说盖取资于《南斗经》。宋本《度人经》又称紫微司中有“太玄都省”,“以统三官”:太微司中则有“天枢“天机”二省,盖得名自南斗第五、六星(亦典出《南斗经》),故而具有“延注生命”等南天星神之职能。“太玄都省”与“天枢”“天机”二省合称“三省”,其说或与宋代所行三省制有关。其中枢机二省为南极长生大帝所辖御:

而据“南昌上宫,即太微宫也”等句可知,南昌上宫即是太微宫,南极长生大帝亦即太微大君。他如青元真人《度人经》注亦云:“长生君即朱陵大帝,治太微垣,司火炼之事。”

要之,崇尚火行及南天星神的古灵宝经与赵宋王朝之“火”德颇相合:就徽宗而言,其先祀奉荧惑,后又被神雪道教神化为“南方长生大帝君”……凡此种种,皆显示徽宗与古灵宝经勾连甚深。徽宗及其周边道流所造的宋本《度人经》,即以古灵宝经为基础,吸收新出《南斗经》及现实政治制度的部分因素,再造了南天星神及其机构的组织样态:徽宗的道教神格——南极长生大帝,被目为司掌太微南昌上宫之尊神,统御南斗天枢、天机二省,具有延注生命、校领群灵之威能,

经由徽宗及其周边道流的推崇,南天星神炼度观念广为流播,《灵宝玉鉴》即云:“生前积善者,斗宫纪名,死则摄魂生于南昌火府,受炼更生。”此观念不但在教门内部颇有影响,亦为北宋末以降的士人群体所熟知,如毛敏《生日祈禳设醮道场青词》云:“南极朱陵,锡见存之诞永。” 同时,“以南辰北极为祖”的“南昌炼”也得以成为炼度仪式的主要类目之一。郑思肖《太极祭炼内法》指出炼度有丹阳、洞阳、通明、玉阳等派,其中“丹阳本夫南昌,而南昌乃灵宝一名也”。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斋法宗旨门》则将炼度分为拔度升度、超度、增崇品格、济度五类,分别对应三光炼、南昌炼、生尸九炼、灵宝炼、飞升冶炼。《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六十专辟《南昌受炼品》,可一窥“南昌炼”之具体仪节。早期全真道似乎也行“南昌炼”,《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载,丘处机曾于醮后题诗云:“且遵北斗斋仪法,渐南宫火炼庭。”南天神班亦增衍甚广,如王氏《上清灵宝大法》卷四十八《斋法符门·南昌上生黄箓》胪列有炼魂、炼魄、炼形、炼胎等二十余名南昌宫中真君。南昌炼以外,宋代炼度仪亦多有授“生天宝箓”一节,箓上皆书南斗六星秘讳值得一提的是,郑思肖《太极祭炼内法》以“内炼”作为祭炼法门之根本,其多用内丹术语诠解“南昌炼”,如将心脏比作南昌上宫:“当炼度之时,以吾之心宫,譬南昌上宫,故受南昌炼形之后,用心神内讳,为生天作用秘语。”郑氏亦将存想南斗、涂写南斗箓视为火炼仪节中的关键步骤:“后想自已绛宫化为朱陵火府,楼合森严,广大高耸,见南斗六星大如栲栳,灿然在上,存定分明,执笔点朱,念南斗六星君名,涂南斗六星。”逮至明清,道教仍沿袭南天星神之炼度观念,如清陈复慧辑《广成仪制》即载《南斗炼度全集》,盛赞南斗注生、炼度之功:“注生所生,数隶南辰。炼魂陶魄,光依丹界。仰祈恩命,炼度形魂。”笔者新近所见清刻《南斗经阐微》亦云:“南斗位处离宫,主司阳官,谓人之生也。考校罪福善恶,而善者则超升南官,魄受炼度。”

——施秦生《度上南宫:南天星神与古灵宝经的炼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