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朝阳,故一向被目为充满光明和生机的长养之方、尊贵之方,象征君主的威能。《白虎通·五行》:“南方主长养……南方者,任养之方,万物怀任也。”《易·说卦传》:“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太平经》卷六十五《断金兵法》:“以南方为太阳,太阳,君也,故离为日,日为君……南方为夏,夏最四时养长,怀妊盛兴处也,其为德最大,故为君也。”南方所具有的光明、长养、权威等文化意涵,与南极、南斗等所固有的延生增寿的星占学性质互相积叠、彰显,使得南天星神的日趋聚合且归并于“南方”成为汉晋间信仰世界的一种新动向,事实上,南天星神在汉代或已成组出现,南李王陶瓶上的朱书解除文中已记有“南组”。王育成指出“南组”系南极老人星与南斗之合称,用以祈请星神赐福添寿。

在五行思想体系中,南方又与火行相配,《管子·四时》:“南方曰日,其时曰夏,其气曰阳,阳生火与气。”“民非水火不生活”,“火”与先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久而久之便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明代哲学家方以智即认为“火”既能藏神于万物,又能生万物,故五行当尊火为宗。

在五行色彩浓厚的古灵宝经中,“南方——火行——赤色”更具有极为特殊的神学义蕴,与“火”的“冶炼”神话勾连颇深。

根据古灵宝经的神学理论,元始天尊曾于洞阳之馆、流火之庭冶炼作为宇宙本原的《五篇真文》,古灵宝核心经典《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云:“元始炼之于洞阳之馆,冶之于流火之庭,鲜其正文,莹发光芒,洞阳气赤,故号赤书。”关于洞阳馆流火庭的起源,《太上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中披露尤详,其文略云:“此土(南极禅黎世界赤明国土)所以有洞阳之庭、流火之池者,起于灵宝真文始开之时。文字未明,时(元始天尊)与高上大圣玉帝同于此国,以火炼真文,莹发字形,文彩焕曜,洞映五方,因号此土为赤明之国,火精流澳为洞阳之庭……”由此可见,“火”作为元始天尊冶炼真文的关键媒质,具有汰旧生新、去芜存的神妙力量,自然也能够使人的生命产生质变或升华--这一观念在广为人知的阿丘曾的故事中有十足的体现。作为《真文天书经》辅助性经典的《赤书玉诀妙经》记载:

阿丘曾,厥年十六,时在浴室中,浴香汤自洗,见金光明曲照,疑有不常,出字登墙,南向望见道真,神精炜烁,容景焕日。女意欢喜,又手作礼,遥称:“名丘曾,今遭幸会,身天尊,归身十方天中之天,愿赐禁戒,遵承法文,拔诸恶根,早得转轮,改为男形,万劫之后,冀得飞仙。”

五帝魔王见女发心大愿,恐过我界,因化作五帝老人,往告女曰……女答魔曰:“我前生不幸,宿无因缘,功德未充,致作女身。晨夕悔念,誓守一心,用意坚固,出于自然。生由父母,命归十天,诚违父教,不如君言。”魔见女执心秉直,不可得干,于是便退。丘曾自云:“道既高邈,无缘得畅,仍聚柴登墙,焚烧我身,冀我形骸,得成飞尘,随风自降,往至道前。”于是火然。丘曾叉手向天言:“十方无极天尊,今自归形骸天中之天,愿得时畅,如之散尘。”便投身火中,焚尔无着,身如蹈空。俄顷之间,已见女身化成男子,径至道前,于是受诚。元始即命南极尊神为女之师……

刘屹指出:“原本阿丘曾是希望通过遵守禁戒和研习法文,再经历更多次的轮回转生之后,积累足够的功德,再飞升成仙……原本要经历无数次的轮回,才能以男身得道飞升,但阿丘曾却选取了直接投身烈火,希望自己的身骸随烟火直升天上,直接到达太上大道君身前。阿丘曾做出这样的抉择是需要勇气的,这甚至成为一个试炼。”投身烈火除了昭示阿丘曾的决心和勇气,亦当与古灵宝经对神圣“火行”的信仰密切相关。同时,阿丘曾的故事中也流露出古灵宝经对“南方”的崇拜,如元始天尊命南极尊神为阿丘曾之师——南极尊神往昔亦为女子,生于南极禅黎世界赤明天中,后“南上感其丹至,朱宫书其紫名,化其形骸于元君之胞,一劫乃生,得为男身,于南丹洞阳上馆明珠七色宝林,师赤帝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君,赤书道成,位登南极”:阿丘曾前生即与南极同在禅黎世界,“于丹阳栢林舍下同发道意”。由此可见,阿丘曾故事的核心意旨除了凸显主人公的求道之心外,还极为揄扬古灵宝经崇尚“南方一火行”的信仰传统基于元始天尊“火炼真文”的神学理论及阿丘曾投身烈火而转为男身的修道故事,古灵宝经进而相信“火”拥有“炼死度生”的神圣力量:所谓“度生”,即炼去生人的垢秽,以致长生不老。《太上诸天灵书度命妙经》即云:“此国有洞阳之庭、火炼之池。国人一年三诣火池,以火精自炼,莹饰其形,是故致有不老之人。上有南宫好生之君,保人命籍,致无哭尸之声。”“火精流澳为洞阳之庭,故人于火庭身受火炼,致不衰老,于今庭人皆真文之功。其法妙重,上置南宫好生之君,掌人命籍,炼死度生,故此国土无有哭尸之声。”要之,古灵宝经认为有一个名为“南极禅黎世界”的南方仙界,其中有洞阳之馆、流火之庭,是元始天尊“火炼真文”之所,文字的光彩照映五方,故此世界被称为“赤明之国”。因国中曾有天尊神迹,故此国人一年之中会三次赶赴火池,以池中“火精”炼化已身,以致不老。火池之上有南宫,其中驻守着好生恶杀的神君,会常保国人的命籍,令其长生。以上说法针对的是灵宝经神话中赤明国土所居人民:而此世界中生身得道者,亦须火炼垢秽方能登仙,薛幽栖即谓:“生身得道,则火炼垢秽。初故皆入南宫,然后登其本位,此上士之格也。”

所谓“炼死”,即炼去死魂之鬼质,使其受化更生。古本《度人经》云:“凡诵是经十过,诸天齐到,亿曾万祖,幽魂苦爽,皆即受度,上升朱宫,格皆九年,受化更生,得为贵人。”“制魔保举,度品南宫,死魂受炼,仙化成人,生身受度,劫劫长存。”薛幽栖注:“夫魂魄升仙,则火炼鬼质。”“死魂举度于南宫,则以流火之膏炼其鬼质,从兹改化,便得仙也。生身受度,劫劫长存。”

由于南天星神普遍拥有延生增寿之职能,又与“南方一火行”相配,遂为古灵宝经所化用。古灵宝经更将南斗、南宫、南昌、南极等概念相统合,以期进一步凸显南天星神“炼死度生”的宗教功能,如古本《度人经》云:“南斗上生。”“魂度朱陵,受炼更生。”“诵咏是经,为上世亡魂……度上南宫。”“中有南极长生之君……中有南上司命司录,延寿益算度厄尊神。”“南昌上宫,韩司主录,监生大神,执箓把籍。”《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云:“南斗拔取,死魂而炼度生宫。”“死者即得开度于九幽,魂神上升南极之宫。”“北帝削死录,南宫上生簿。”“三官削地箓,南极度仙名。”“北帝削死籍,南斗书仙名,生死皆得飞天真人。”“二字书南斗长生宫中,主死魂度人南宫。”以炼度亡魂为主题的《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则载有五方炼度镇神天文,几乎每一方天文中均有“迁上南宫”之说。

综之,古灵宝经上承原始宗教中“火”的冶炼神话,宣称元始天尊曾以火冶炼作为宇宙与经教本原的“真文赤书”,更借阿丘曾投身烈火而转女成男的求仙事迹以揄扬“火”汰旧生新、升华生命的伟力。进而,基于五行思想体系中“南方——火行”的对应关系,古灵宝经又大力敷衍汉晋道教的南天星神信仰,将南斗、南宫、南昌、南极等概念相统合甚至混融,形成了庞杂的南天神真及其机构体系,“炼死度生”的“火炼”主题也随之更趋昭彰。

——施秦生《度上南宫:南天星神与古灵宝经的炼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