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预修之斋”在玉堂大法中业已出现。《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之二十《生身受度品》之《救苦籙式》即载有《太上预修救苦黄籙》及其传授仪式,同卷《长生箓式》亦载有《无上预修长生金箓》及其传授仪式。
“预修之斋”列于《生身受度品》,可见此法用于传度生人。在玉堂大法中,预修之斋甚至还与炼度仪式结合,衍生出了生人传度之用的“水火预修炼度”。该炼度仪式在受度人开谕十戒之后施行,必须受《落灭》、《恶根》等符毕,“然后入坛,经过水火交炼”:受度者预修斋,受度人既已开谕十戒,及《落灭》、《恶根》等符毕,然后入坛,经过水火交炼。凡预修功德,依然建炼度坛,如法引受度人先入水池,次焚符行事,次过火池,焚符行事,俱毕,方与受九真妙戒,受预修宝箓,然后散坛也。以上水火炼度,先令受度(人)立水火池畔,法师依法令自水池,次火池,冶炼毕,尸魄清淨,魂神安强。如此,可以享百年之福 ,承预修之斋矣。传统的炼度仪式用于超度亡魂,并不用于生人受度,玉堂大法的“水火预修炼度”突破陈规,赋予炼度法予新的意义,指出“预修炼度”“不炼其形,乃炼其神”。经过此仪式之后,受度人“尸亡魄落,阳神整具”,将摆脱“去死无日,永为下鬼”的状态,进而“登超凌之域”:水火预修炼度,人谓具文矣。受度人不是死魂,如何入水入火,何名炼度也?殊不思凡人九户阂塞,体不生神,所谓徒受一形,若寄气而行矣。今之炼度,不炼其形,乃炼其神。身中之神,一经冶炼,自然身有光明,金楼玉室,无不生神。既生神,则尸亡魄落,阳神整具,自然无灾害,无魔怪,可以登超凌之域也。若不炼其神,则魂衰魄盛,尸尘汩乱,易生疾病,去死无日,永为下鬼。虽有预修功德,终莫能仗此超凌也。学者尤宜悟此。预修黄箓斋法对道教传统斋醮仪式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预修黄箓在明清之时也十分兴盛。明初周思得《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卷三十六、卷三十七《文检立成门•祈禳品》都载有“预修黄箓”之法。可用于生人的水火预修炼度:《无上预修长生金箓》

王升卿编辑的灵宝大法在南宋之际影响颇大,金允中的《上清灵宝大法》,宁全真授、王契真纂的《上清灵宝大法》均多有评述。如金允中所说,王升卿编辑的灵宝大法多为“应世之科”,所谓“应世之科”乃是灵宝古法中所没有而根据世俗之需新创设的斋法,“预修之斋”即属此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