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ent Updates
All Countries
  • 《阴符经》
    基本信息 全称:《黄帝阴符经》,简称《阴符经》,也称《黄帝天机经》。 作者及成书年代:托名黄帝,撰者不详,历来说法不一,有认为是战国秦汉时期成书,或北魏寇谦之所撰,宋人黄庭坚、朱熹则推断此书是唐李筌所撰,今人王明认为作者是北朝隐者,其成书年代上限为 531 年之后,下限为唐初。 版本:在唐代已有两种传本,一本分作三章,即《神仙抱一演道章上》《富国安民演法章中》《强兵战胜演术章下》,一本不分篇章;字数上有三百字与四百余字区别。 主要内容 天道与人道的关系:以老庄的天道无为、道法自然思想为基础,认为天地阴阳运行变化与人事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辩证关系,强调要按自然规律处理人事,人事必须暗合天机。主张圣人当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掌握天人暗合之机,使行为举动皆不违自然规律、合乎天道法则,如此则治国养生皆得其宜。 天地、万物与人的 “相盗” 关系:说明天地、万物与人之间存在...
    0 Comments 0 Shares 156 Views 0 Reviews
  • 黄粱梦
    暮色浸染邯郸旅店的窗棂时,吕洞宾将书卷重重一合。青衫染着经年的墨香,却掩不住眉间的疲惫与不甘。进京赶考的盘缠在行囊里叮当作响,那是他寒窗十载最后的孤注一掷。​ 灶台腾起的热气中,白发老者笑着递来青瓷枕。“后生,且歇一歇。” 钟离权袖中暗藏玄机,指尖轻捻间,一缕金光没入瓷枕。吕洞宾头刚挨上枕面,便坠入云雾缭绕的幻境。​ 恍惚间,他身着锦袍,骑着高头大马穿过朱雀大街。十里红妆的新娘揭开头盖,芙蓉面含春带笑;金銮殿上,天子亲点他为头名状元,玉带加身,群臣侧目。此后官运亨通,从翰林院编修一路升至宰辅,门生故吏遍布朝野。​ 然而,花无百日红。政敌弹劾的奏章雪片般飞来,天子龙颜大怒,抄家的旨意来得猝不及防。曾经趋之若鹜的宾客作鸟兽散,妻儿被押解流放,他独自蜷缩在阴冷的牢房。铁窗外风雪呼啸,寒铁镣铐硌得脚踝生疼,恍惚间又回到了寒窗苦读的深夜。​...
    0 Comments 0 Shares 152 Views 0 Reviews
  • 道教习俗: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习俗不仅是宗教信仰的体现,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日常修行到节日庆典,从养生之道到礼仪规范,道教习俗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出独特的精神内涵。 一、日常修行:清静无为的生活哲学 道教徒注重通过日常修行达到心灵的宁静与身体的健康。其中,诵经是重要的修行方式之一。早晚功课经是道教寺院日常诵习的经典,通过诵读《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玉皇心印妙经》等经文,信徒们祈求心灵的净化与神灵的护佑。   打坐冥想也是道教修行的核心。道士们通过坐忘、守一等方法,追求与道合一的境界。这种内省的修行方式,不仅有助于身心健康,更蕴含着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思考。 二、节日庆典:天人合一的时空体验...
    0 Comments 0 Shares 156 Views 0 Reviews
  • 钟离权十试吕洞宾
    唐代,山西永乐县有一书生,名吕邑,字洞宾。他六十四岁才中进士,本以为仕途就此开启,可官场的种种黑暗与倾轧,却让他心生厌倦。这一年,他闲游至长安,于一家酒店中,邂逅了一位气度不凡之人 —— 钟离权。​ 钟离权目光如炬,一眼便看出吕洞宾颇具仙缘,是可造之材,遂有心点化他。二人交谈一番后,钟离权施展仙法,让吕洞宾见识到了超凡之境。吕洞宾当即大彻大悟,决心跟随钟离权学道。然而,钟离权却摇头道:“你仙骨尚未长全,志行亦未坚定,想要超越俗世,还需历经诸多磨难。” 言罢,便飘然而去。​ 但吕洞宾并未气馁,他毅然辞官,踏上隐居学道之路。见吕洞宾心意已决,钟离权决定对他进行十次考验,以试其道心。​...
    0 Comments 0 Shares 440 Views 0 Reviews
  • 孔融让梨
    在中华历史的长河中,流传着无数启迪人心的国学故事,它们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孔融让梨” 便是其中一颗熠熠生辉的宝石,虽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道德光芒。​ 东汉末年,曲阜的孔家府邸中,生活着一位自幼聪慧、品德高尚的孩童,他就是孔融。孔融出生于书香门第,孔家世代传承的儒家思想,如春风化雨,滋润着他的心田。在家庭的熏陶下,孔融小小年纪便懂得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一日,父亲的好友来访,带来了一筐色泽诱人、香气扑鼻的梨子。梨子圆润饱满,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引得孔融和哥哥们的目光纷纷投向它们。父亲看着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微笑着说:“今日有客远来,带来了这些美味的梨子,你们兄弟几个就分着吃吧。”​...
    0 Comments 0 Shares 438 Views 0 Reviews
  • 国学文化:中华之瑰宝,民族之灵魂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孕育出了灿烂辉煌的国学文化。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华夏大地,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智慧源泉。国学文化涵盖广泛,包括哲学、文学、史学、医学、艺术等诸多领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的总称。其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使其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
    0 Comments 0 Shares 437 Views 0 Reviews
  • 领悟与传承国学文化
    国学,宛如一颗历经岁月打磨的明珠,在华夏大地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情感与价值观,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根基所在。​ 回溯历史,国学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从古老的《诗经》中,我们能听到先民们质朴的吟唱,感受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论语》里,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教诲,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后世学子指明了学习与思考的方向,教会我们如何求知、为人;《孙子兵法》以其深邃的军事思想,即便跨越千年,依然在军事、商业等诸多领域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展现着古人对战略战术的精妙理解。这些经典之作,仅是国学浩瀚星空中的点点繁星,却足以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国学对个人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我们诵读唐诗宋词,李白的豪放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豁达乐观,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的性格与气质。在面对困难时,我们能从...
    0 Comments 0 Shares 417 Views 0 Reviews
  • 本土信仰的历史传承与文化内涵
    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承载着数千年华夏文明的智慧与信仰,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体系,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科技以及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教的起源与发展 道教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原始宗教信仰、巫术以及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其形成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   在先秦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著《道德经》,开创了道家思想体系。老子提出的 “道” 的概念,被视为宇宙万物的根源和本质,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进一步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精神的超越。道家思想为后来道教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
    0 Comments 0 Shares 443 Views 0 Reviews
  • 老子出关:西行的哲思之旅
    在那风云变幻的春秋末年,周室衰微,如残烛在狂风中摇曳。朝堂之上,权谋争斗不休,礼崩乐坏的景象随处可见。老子,这位时任周守藏室之史的智者,每日面对堆积如山的典籍,心中满是对世道人心的忧虑与沉思。​ 他深知,周王朝已病入膏肓,无可救药。自己虽身处藏书之渊薮,洞悉古今兴衰之道,却无力挽狂澜于既倒。无数个日夜,老子独坐于幽暗的书阁,轻抚那些承载着往昔荣光与智慧的简牍,思绪飘远。他思考着人生的意义、社会的秩序以及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渐渐悟得了那玄之又玄的 “道”。然而,这 “道” 在这混乱的世间,却难以寻得容身之所。​ 终于,在一个看似平常却又注定不凡的清晨,老子做出了一个决定 —— 离开这喧嚣的王城,踏上未知的西行之路。他要去寻找一片能让心灵宁静栖息的净土,去传播自己所领悟的 “道” 的真谛。​...
    0 Comments 0 Shares 460 Views 0 Reviews
  • 鸿钧老祖与一道传三友
    在鸿蒙未判、天地未开的混沌之初,宇宙不过是一片无垠的黑暗与寂静,恰似一颗巨大且神秘的 “鸡蛋”,蕴含着无尽的可能,却又混沌难分。在这片混沌之中,经过无数岁月的孕育,一个伟大的存在悄然诞生,他,便是鸿钧老祖。​ 鸿钧老祖诞生之后,便致力于探索这混沌世界的奥秘,寻求突破之道。历经漫长的苦修,他终于感悟到了天地间最为根本的 “道”,并成功将其掌握。鸿钧老祖深知,这混沌世界需要改变,需要注入新的生机与秩序。于是,他决定收徒授业,将自己领悟的 “道” 传承下去,期望徒弟们能够凭借这至高的道法,去改变这混沌的世界。​...
    0 Comments 0 Shares 591 Views 0 Reviews
More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