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教斋日都有哪些?
    甲子日:天上万神聚会,检阅神祇。 庚申日:人身中三尸神上天汇报人罪过。 本命日:诸天上帝计算人功行。  八节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有八神记录人的善恶。  三元日:正月十五上元日、七月十五中元日、十月十五下元日,天地水三官大帝校量人之罪福。  三会日:正月七日、举迁赏会。七月七日、庆生中会。十月五日。建生大会。三会日是三官大帝考核世间人功过之时。  五腊日:正月一日名天腊。五月五日名地腊。七月七日名道德腊。十月一日名民岁腊。十二月初八日名侯王腊。五腊日是祭祀祖先的日子,为先亡设供修斋,是真正的孝子,得福无量。每逢上述斋日,或仙真祖师神诞日,应当诵经礼忏,建醮修斋,幽显两利,获福无量。
    0 Комментарии 0 Поделились 1374 Просмотры 0 предпросмотр
  • 正一派授箓,与神仙世界签订的契约!
    按照道门教内的观念,授箓仪式来自于太上老君的降授。因此,箓本身来自于神仙世界,参加授箓的,目标是为了现在或将来跻身于神仙世界。所以,受箓的第一要件,就是与神仙世界订立某种契约。所以张万福《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十分重视券契、盟誓这些要件。同时,还要求歃血为盟,称为“断发歃血”。据其解释,这样做的缘由,是要“割身自信,誓于明神也”。按“歃血为盟”的做法,十分古老,断发的做法,也同样是古老的盟誓方式。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十分重视盟、誓、合同、契约等的运用。在人与神圣建立联系时,这些都是少不了的要件。授箓仪是对盟誓做法的一种发展。从授箓仪看,从箓的结构看,都能明显地见到,在授受过程和文字样式上,都保留了原来的盟誓的内容。在箓的结构上,第一段文字除了载明自己姓氏、属哪一本命星君、授的箓属什么治气,还有就是表明自己既受之后,...
    0 Комментарии 0 Поделились 1344 Просмотры 0 предпросмотр
  • 善念埋尸,竟使得蛤蚧舍命斗千年蛇妖护身
    在桂林,有一位姓万的采药人。他常年穿梭于山林之间,但对这山中的一草一木、一虫一兽皆心怀敬畏。一日,这万生如往常一样进山采药。山林中雾气弥漫,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万生在大山一处幽静的山谷中,发现了一只死蛤蚧。这只蛤蚧足有二尺长,身躯僵硬地躺在地上。瞅着蛤蚧的双眼,似乎它生前受到巨大的惊恐,身上的纹路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有些诡异。万生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怜悯之情:万物皆有灵,这蛤蚧死前定是遭遇了不测,如今暴尸荒野,也实在可怜。于是,他放下药篓拿起铲子,在旁边的土地上挖了一个坑,口中念念有词,仿佛是在向太乙救苦天尊祈祷,祈求能够超度这只蛤蚧。随后他将蛤蚧放入坑中,用土掩埋好。是夜,万生在屋中安睡。突然,一阵阴风吹过烛火摇曳。万生迷迷糊糊中看到一个身影出现在门口,是一个身着黄衣短褐、绿袄黑裙之人。此人周身散发着一种神秘的气息,只见他缓缓向万生走来,每走一步地上似乎都泛起一...
    0 Комментарии 0 Поделились 1323 Просмотры 0 предпросмотр
  • 太阳这么重要,为何在道教神谱中只是个星君?
    道教以神仙崇拜作为信仰基础,在道教的神仙体系里有一位太阳神名曰太阳星君。据《太上洞神五星诸宿日月混常经》记载:“日者,太阳之精……有遇者,必得仙术耳。”太阳星君居于郁仪扶桑宫紫微太阳宫,道教尊其为“日宫太阳郁仪帝君”、“真光普照天尊”、“大明之神”等。作为众阳之宗,太阳星君的神职为“上管周天二十八宿星君、天曹、注禄寿之司,常以三元日万灵天官皆诣日宫,检校世人罪福之目,进呈上帝,谓之阳宫生籍。”虽然太阳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们也将象征着太阳的神灵尊奉至极高的地位,但并不意味着太阳崇拜在我国表现得如此突出。...
    0 Комментарии 0 Поделились 1333 Просмотры 0 предпросмотр
  • 从庙名看懂神明位阶
    受古时封建制度影响:宫、殿、府首先,“庙”是最通俗的称呼,无论什么阶级的神明都能称庙。 “殿”在古时指皇帝的办公处,属于帝王级的神祇才能称殿,比宫还更高一等。 “宫”为旧时代的皇室居所,王爷妃后级以上神祇的庙宇可称为宫。 “府”为旧时达官贵人的住所。 有特定含义:坛、祠、堂、观“坛”的原意是土石所筑成祭祀用的高台,为古代帝王祭天地之处,如今称坛者多为民间私设的神坛。 “祠”大多指祭祀祖先或历史先贤的空间,称祠者不必是严格意义上的神明,只要是已逝去的祖先、忠魂皆可供奉,许多规模较小的庙也会以此为名。 “堂”在古代建筑规格中指的是居中的正厅。 “观”是道教庙宇的正统称呼。  
    0 Комментарии 0 Поделились 1408 Просмотры 0 предпросмотр
  • 广信府署奇闻:看见神灵真身竟能升职加薪!
    在广信府署,有被称作是“三大王”之神灵,其本形乃是三条巨蟒。其中这大蛇与二蛇,相传早已功德圆满化身为龙,消失不见。而那第三条蛇,依然潜藏在府署之中,并不常见其踪影。 传闻中说,一旦有人得见此神灵的真身,官员必定会得到升迁,普通人也必然会发财致富。所以,大家对此是又害怕又敬畏,想见却又怕被吓到。在府署的东西角门,一直封闭着不曾开启。人们传言,一旦打开便会有奇异之事发生,大家都认为这两门乃是三蛇的眼睛。而在府署后面有一座小庙,里面供奉的正是三大王的牌位。每逢初一、十五,人们便会前来上香。每年特定的时候,还会献上牲畜作为祭品。除了牲畜之外,还会多多摆放鸡蛋,因为鸡蛋乃是蛇所喜爱之物。...
    0 Комментарии 0 Поделились 1448 Просмотры 0 предпросмотр
  • 龙虎山是古代道士画家创作的理想粉本
    在元代的书画家群体中,形成了以江浙为中心的文人书画家群体,如赵孟頫、钱选及元四家等人。这些书画家大都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是元代书画艺术的主流,对后世书画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但在元明之际的书画史中不难发现,仅在江西龙虎山一隅之地却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书画家,他们大多是在龙虎山修道的道士。在道家思想的浸润下,加之江西两宋以来丰厚的文化传统滋养,使龙虎山也成为当时的书画中心区域之一,并在书画史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面貌。...
    0 Комментарии 0 Поделились 1332 Просмотры 0 предпросмотр
  • 探秘道教的消灾解厄信仰:为心灵寻庇佑,为生活觅智慧
    在华夏历史文化的浩瀚长河中,道教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宗教,以其深邃的哲学思想、丰富多元的信仰体系,深深扎根于国人的精神世界,成为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构成。其中,消灾解厄信仰更是承载着古往今来人们对平安、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在岁月的洗礼下,这份信仰显得愈发厚重,成为人们探索精神世界与生命奥秘的重要指引。 道教消灾解厄信仰的起源与发展  ...
    0 Комментарии 0 Поделились 1410 Просмотры 0 предпросмотр
  • 万灵当信礼,八苦不能随:《太乙救苦护身妙经》
    经名:《太乙救苦护身妙经》。 撰人不详,约出于唐宋间。言念诵救苦天尊祈求护卫。 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   太乙救苦护身妙经  ...
    0 Комментарии 0 Поделились 1302 Просмотры 0 предпросмотр
  • 古代道士祈雨,祈雨仪式中的雨竟然不是从天上来的?
    古人总结人生最得意的四件快事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可见古人对庄稼久旱得雨是何等的重视。在古代,人们没有现在发达的科技设备,也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科学知识。所以,人们靠天吃饭,有需求大多都是祈求上天,如果干旱少雨,当然是去祈雨。 古时的求雨仪式,比过年时还要兴师动众。在古代,祈雨这种事都是大事,需要地方官员来组织祭拜祈雨仪式,再有甚者,是由一国之君来主持祈雨,以求润泽子民。 一祈雨的历史记载每逢大旱之年,人们往往祈愿于上天,求赐甘霖。历数中国各朝各代,基本都有祈雨的记载,上至帝王百官,下至黔首庶民,祈雨,作为一种祭祀仪式早已有之。而巫,作为沟通天地的载体,在祈雨仪式中往往起着重大的作用。 “汤既克夏,大旱七年,洛川竭。汤乃以身祷于桑林,剪其发,自以为栖牲。祈福于上帝。于是大雨总至,洽于四海。”...
    0 Комментарии 0 Поделились 1298 Просмотры 0 предпросмот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