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Commentaires
0 Parts
1368 Vue
0 Aperçu
Annuaire
Taoism, Tao Te Ching, Tai Chi, Yin and Yang, Five Elements, Bagua, Celestial Master, Qi, Cultivation, Alchemy,The largest Taoist social platform, fostering the exchange of Taoist culture.
- Connectez-vous pour aimer, partager et commenter!
- 玄风永振 代天宣化 | 农历九月廿三,恭贺萨祖圣诞,持诵转载宝诰获福无量!萨祖,即萨守坚,中国道教信仰的神仙之一,也是道教公认的四大天师之一。教内尊称为一元无上萨翁真君,玄风永振天尊。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四》云:"萨真人名守坚,南华人也,一云西河人,自称汾阳萨客。"萨祖,讳名守坚,号全阳子。一说为山西西河人,另有说是西蜀人。 少时曾经学医,悬壶济世。因误药伤人,遂弃医学道,遇虚靖天师,授以五雷诸法。后游于闽中,得度王灵官。道成端坐而化,证位为一元无上真君。其与东汉张天师(张陵)、西晋葛仙翁(葛玄)、东晋许真君(许逊)、并称为我国道教的“四大天师”。明成祖封为“崇恩真君”。萨祖圣诞是农历九月廿三。...0 Commentaires 0 Parts 1387 Vue 0 Aperçu
- 老子是怎样成为唐室祖神的?《旧唐书·高祖本纪》记载,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率兵西图关中,遇连阴雨受阻。有白衣老父自称霍山神使者,来到军门要求谒见李渊,告诉他雨将停止,应从何路进军。许诺将给予帮助。李渊听从,遂平霍邑,斩隋武牙郎将宋老生。 杜光庭著《历代崇道记》重复了这一故事,但将白衣老父改为霍山神,为太上老君使者。又接着叙述说:第二年,太上老君在山西浮山附近的羊角山显现,头戴金冠,身着白衣,跨下赤鬃白马,令吉善行转告唐高祖,令唐朝修道观、供道象,许诺将永保社稷。秦王李世民闻知此事后,派左亲卫帅杜昂同吉善行一起去羊角山祭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再次显现。高祖闻知后大喜,授吉善行为朝散大夫,将浮山更名为神山县,羊角山更名为龙角山,并在山上为太上老君修造庙宇。...0 Commentaires 0 Parts 1322 Vue 0 Aperçu
- 蜈蚣精你快下来,雷神马上就来喽嘉庆壬戌秋天,金风送爽天空湛如蓝宝石。然,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却在悄然酝酿。一日,众人纷纷至寺观进行祭祀。参与陪祭的大臣中有大名鼎鼎的刘墉、彭元瑞,还有机智过人的纪晓岚。这三位皆是朝中栋梁,他们率先抵达了寺庙,怀着崇敬之心静静地等候着主祭大臣以及其他陪祭大臣到来,只待众人齐聚,便可开启这隆重的祭祀仪式。不多时,原本晴朗的天空忽然风云突变。只见那黑云如汹涌的墨汁一般,铺天盖地而来,仿佛要将整个世界吞没。紧接着,轰鸣声如战鼓擂动,震彻天地,令人胆战心惊。骇人的闪电似银蛇狂舞,环绕着殿宇的屋栋,光芒耀眼夺目。倾盆大雨仿佛天河决堤,瞬间注满了台阶,水流如注,发出哗哗的声响。纪晓岚望着这突变的天气,眉头微微皱起,说道:“我们三人之中,难道还有一人应了雷劫不成?看这雷光电闪,来势汹汹。此刻大雨滂沱,道路泥泞不堪,车辆根本难以行进,主祭大臣想必也在等待之中。我这会腹中已然饥饿难耐,要说家...0 Commentaires 0 Parts 1372 Vue 0 Aperçu
- 高上玉皇本行经髓道言:昔元始天尊在清微天中玉京金阙七宝玄苑玉皇宫殿升光明座,与无鞅数众宣说灵宝清净真一不二法门。是时玉皇尊帝与诸真圣清斋建节,侍在侧焉。于是玉帝知时欲至,即于会前举六通力,放大光明,编照诸天,一切境界皆大震动,十方无极俱同瑠璃,下烛下方,是诸世界,一切人天,咸臻道气。当是之时,酆都铁围,即时破坏,三恶道苦,一时解脱。 尔时,玉帝即分其身,遍散十方诸大天宫,自然化现,白玉为京,黄金为阙,七宝玄苑大光明殿具光明座,幢节幡盖,异宝奇花,遍布是处。 尔时,玉帝即以所分其身,遍于是处,普为十方演说清净解脱之道。说已,即以神通,不动其所,移接天人,皆令得至清微天中玉清圣境元始会下。是诸众等,不觉不知,普来集会。时诸大众,稽首瞻仰玉帝化身,忽睹天尊胜会,踊跃欢喜,一时作礼,叹未曾有。...0 Commentaires 0 Parts 1422 Vue 0 Aperçu
- 欲望为苦难之源,可道教为何不提倡禁欲?01 《清静经》里有这样一段话:“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神是喜好清虚的,但人心常常骚扰它;人心是喜好安静的,但各种欲念常常去勾引它。如果能把这些欲望都排遣出去,心自然就能安静,心一安静神就能清虚。 也就是说我们的元神本性与它对外反应作用的识心原本都是清静的,只因我们不能控制心猿意马之乱动而受外境的牵动引发七情六欲,使得我们脱离了我们的本性,所以个人的经验中才会有这么多的人间烦恼纷扰以致使我们远离了清净境界。 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出,是什么扰了我们的清净呢?不是别人,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的欲望扰了我们的清净之心。 02...0 Commentaires 0 Parts 1379 Vue 0 Aperçu
- 为人子女五不怨,为人父母七不责家庭关系和谐从古至今都是中国人强调的重点,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古人为此总结了一套“为人子女五不怨,为人父母七不责”的说法。一起来看看你做到了几条。 对孩子“七不责”1、对众不责 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孩子也是人,具有独立的人格,也有自尊心,常常在公众视线下被责备的孩子,不仅不能反思错误,性格也容易变得胆小懦弱,对人缺乏信任,产生自卑感。 2、愧悔不责 如果孩子已经认识到错误并且感到惭愧和后悔了,那么此时父母应该停止继续责备孩子。本来批评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够反思错误,过度指责会让孩子抗挫折能力下降。 3、暮夜不责 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如果此时责备了孩子,他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长此以往,对身心都有伤害。 4、饮食不责...0 Commentaires 0 Parts 1465 Vue 0 Aperçu
- 张宇初天师:你想行法有验?正一派道士受戒修持次第张宇初天师在《道门十规》当中指出:“行持之士,必有戒行为先”,意思是说,对于道士修行而言,持戒是最根本的第一步。 道教授箓,自古以来是“经、箓、戒”三者同时相授,只是明清以来世人重箓轻戒,再加上全真派王常月道长在同期创建了公开传戒仪式,两条线索持续并行至今,所以才有了今天这样一种“正一派不重视戒律”的错误印象。 刘仲宇教授在《道教授箓制度研究》当中指出:有的人不知就里,一看到张宇初说戒行为先,便以为他是受到全真道的影响。实际上还在全真道没有问世时,那些以传符箓为主的道派,就一直主张坚守,而且也正是他们,拟定了这些戒目。...0 Commentaires 0 Parts 1325 Vue 0 Aperçu
- 为何有的庙宇灵验,有的不灵验在我国礼神之地,主要有道观、寺院、庵堂,民间将其统称为“庙”,并将这些“庙”统一当作祈求神灵驱灾降福的场所。民众经常前往“庙”中祈求神灵满足愿望,于是在民间百姓的观念中就会产生某座“庙”特别灵验,某座“庙”不灵的观念。如果考察民间百姓对于神灵是否灵验的评价,我们不难发现即使在同一地区奉祀的同一位神灵,不同“庙”的灵验程度也是不同的。那么为何,有的庙宇灵验,有的庙宇不灵验呢?...0 Commentaires 0 Parts 1377 Vue 0 Aperçu
- 道教“守一”之法,修之可度世消灾!守一修持法,实质上就是使意念专注于身中某处,锻炼意志,收摄思维。《老子》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即指守一。守一法是道教修持诸法术中较重要的一种。道教认为:修此守一之法,“可以度世,可以消灾,可以事君,可以不死,可以理家,可以事神明,可以不穷困,可以理病,可以长生,可以久视”。(《太平经圣君秘旨》)《老子道经想尔注》曰:“今布道诫,教人守诫不违,即为守一;不行其诫,即为失一。”《云笈七签》卷六十六注引《太平经》云:“子欲养老,守一最寿,平气徐卧,与一相守。气若泉源,其身何咎,是谓真宝,老衰自去。”“守一”被道教视为长生成仙的重要途径。《黄庭外景经》曰:“子能守一万事毕,”可知道教何等重视守一法。究竟什么是“一”...0 Commentaires 0 Parts 1354 Vue 0 Aperçu